描述
談論飲食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飲食是生活的必須。然而,飲食不能單指食物。
若然把飲食化簡為食物,強調果腹,滿足如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言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餓了吃什麼,渴了渴什麼,焦點只放於自己2而忽略了飲食、食物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這樣,我們的眼光很窄,看不見食物背後連繫的一切,但這一切卻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吃什麼,就成了什麼的人;我們如何吃,去哪裡食,其實也是一點一滴地塑造我們的想法,影響了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影響了我們的價值觀。
所以,我們在乎吃喝。
吃喝不止於食物,而是從日常的一日三餐中,我們能看見有需要的人、看見社會的問題,也看見靈裡的缺乏——我在乎吃喝,你呢?
作者簡介
龐一鳴
港野成員。相信「汝果欲學政治,功夫在政治外」。日常生活行動派,實踐信念抵抗麻木和犬儒,創造美好的事情。著有《就係唔幫襯地產商》、《一打人去賣藝》。
吳慧盈(黑黑)
帶著理科頭腦讀文化研究的學生,但比起理論還曷更喜歡行動。急性子,想到便做,有感動就去。熱愛反思,盼能在各種事上更明白神的心意。
林蕙芝
「一小步」網站監製。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與傳播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文學碩士。任職媒體,編採寫的能力馬馬虎虎,最想學懂如何帶一雙耳朵和眼睛,用心聆聽社區小人物講故事。
余慧明
喜歡想、聽、看但不喜歡說話的基督徒。大學時期,因為學業壓力與苦悶,跟朋友到教會聚會。信仰是一個遊樂場,閒來嬉戲減壓。初出茅廬,在復康機構工作,見過人性的光輝與黑暗。信仰是一個加油站,教導我如何面對人性與上主。2012年國民教育遊行,開始叩問社會與信仰的關係,2014年入讀崇基神學院至今。信仰是生命──連結上主、自己與他者。
周佩波
加油香港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創藝傳訊董事、培訓師、親子雜誌專欄作家。一位坎自基層新移民發憤向上的生命勇士。
蔡頌然
一個獨特的人。渴望能用文字歌頌大自然,在謳歌中遇見上帝。渴望歌頌得自然,不唱得單調,而是每天唱新歌,用新的心去唱。更渴想能成為一枝火柴,點燃身邊的其他火柴,愚蠢地燃燒自己,讓黑暗的世界看見枯燥的十字架,就是唯一的光。
高銘謙
建道神學院聖經系助理教授,英國杜倫大學舊約哲學博士,中華宣道會友愛堂義務傳道,喜歡希伯來《聖經》,不喜歡虛偽與偏見。
葉漢浩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Doulos Academy創辦人。畢業於香港大學並取我經濟學學士及碩士。在中學任教經濟十三年後到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進修神學,取得道學碩士及哲學博士。2009年創立關懷貧窮學校並擔任義務校長至2017年,在學界及教會推動關懷貧窮的價值。2014至2017年工業福音團契擔任總幹事卸任後繼續在工福擔任義務教會拓展總監。研究興趣新約時代羅馬經濟制度及新約如何回應當時的經濟問題。中文著作:《看見鄰舍、看見使命:尋找「落地」使命之旅》(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2016)、《尋找豐盛生命: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分享豐盛生命》(匯美書社,2011)等。
趙崇明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著有《迪士尼@城市文化.神學.hk》(天道,2006);《安息行旅》(基道,2009);《港式中產》(基道,2011);《道亦有道》(宣道,2012);《佔領中環與教會政治》(基道,2013);《夾縫中的漂泊》(基道,2015)。
王文基
台灣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並為宣道神學院神學科兼任講師。
目錄
序言:豈只吃喝
第一章:食飯前,先謝飯祈禱
一切從謝飯祈禱開始
謝飯祈禱的五個重要時刻
信徒為什麼謝飯祈禱?
第二章:圍住一起,吃頓不一樣的飯
港嘢:慢慢咀嚼,飲食就是一面鏡子/龐一鳴
土家故事館:睜開雙眼,讓舌頭看見的巴勒斯坦美食/吳慧盈
王美鳳:開一個難民廚房,讓大家都到我們這裡來/採訪撰文:林蕙芝
第三章:談論飲食的時候,我們不只討論食物
廚.思:煲一煲湯,我們藉飲食思考/余慧明
加油香港:柴米油鹽之外,我們更談尊嚴與希望/周佩波
區區有飯開:周圍放火,讓身邊的人吃得飽/採訪撰文:蔡頌然
錦田文化館:沖一杯咖啡,見社區見世界也見創造/採訪撰文:蔡頌然
第四章:想一想,吃飯的時候,你在吃什麼?
我們吃肉,從祭司傳統看吃肉神學/高銘謙
突破常規,拒絕「被操練」的靈性/葉漢浩
飲食的誘惑,禁食的靈性/趙崇明
飲食神學的反思——14個從《聖經》至文化的觀點討論/王文基
結語:感謝上帝,賜我飲食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