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林義雄夫婦在推薦序說:「鄭兒玉牧師充滿信仰和摯愛的詩歌,行過歷史曲折的長廊,唸著土地豐沛的生命,娓娓訴說著亙古不變的故事,使我們能理解─人類最高貴的情操,就是無論多麼艱難,都要堅持作自己的主人!」
羅榮光牧師說:「鄭兒玉牧師不可多得的『神學詩人』。他有深邃的神學造詣,對台灣斯土斯民更有深沉的認同與關愛。因此發自他內心深處的詩詞,寫下來譜成曲,自然而然成為人人喜愛傳頌的詩歌。」
其中〈台灣翠青〉和〈流浪海外台灣人的心聲〉曾轟動海內外,是戒嚴時期台灣人爭取出頭天作主人的意志的二首經典歌曲,前者由蕭泰然譜曲,後者是維爾第最著名的合唱曲。
1998年國際詩作比賽,〈台灣翠青〉在全球數千詩作中,曾獲「評審人出版人賞」,其評語為「此詩有世界觀」,1994年被蕭泰然編入〈1947序曲〉中,已成為全球台灣人追求出頭天運動中,最動人的一首歌,希望能產生像〈芬蘭頌〉那樣的力量,讓台灣人唱到真正出頭天。
鄭兒玉牧師,可說是台灣民主化進程當中,站在神學與教育的立場來思考台灣前途,影響台灣教會深遠的一位長者。《台灣翠青》詩歌集裡的許多歌曲,是於國民黨威權體制壓迫下,最艱苦的時間裡所創作出來的。安慰、激勵人勇敢反抗,爭取出頭天作主人的意志。特別在許多有口難言的場合與情境,在在振奮了受傷而被扭曲的台灣心靈,成為關懷台灣、參與過社會運動人士的進行曲。
1993年,蕭泰然教授為鄭兒玉牧師的詩《台灣翠青》譜曲,1994年進而將此曲編在交響詩《一九四七序曲》中;現已成為各種場合中很受歡迎的曲目。《台灣翠青》這首台灣的詩,曾於1998年國際詩作比賽(International Poetry Contest),在全球數千首詩中,被選為「評審出版人賞」(Editor’sChoice Award),其評語為「此詩有世界觀」。
【作者序】
鄭兒玉
兒時家境,與一般台灣中下家庭一樣,無甚麼好的音樂環境。 家父因為兒時代,公學校尚未普遍,所以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因家境貧窮就去做囝仔工。 在工作閒暇買當時流行的「歌仔冊」一面學詩歌,一面學漢字。 在我曉人事時(約6、7歲) 常常聽他唸「歌仔冊」的詩歌,詩歌的韻律常入我耳。 到要讀公學校前,我已經整本三字經都會背頌了。 筆者回想,可能因這些基礎使我對語言的韻律特別敏感。
到日本讀書時,一樣對日本的詩歌亦反應靈敏。 1947年民國36年,228起義前,我由日本回來。在船上楊東傑醫師教我台語羅馬字。 從此,台語詩歌的音韻由漢字變為更精密之羅馬字音。
加入長老教會後,受教會聖詩啟蒙,又有黃武東、陳光輝、及鍾子時等牧師之影響,開始試作台語羅馬字詩。 本詩歌集前頭之「真光燦爛的金星」與「仰望受難的主」即是早期的作品。
本人並非專業作詩人,只是靈感來時才寫詩自我欣賞,自我勉勵。 在社會生活安定平順時,即無特別靈感。 但在1960年代之後半,國民黨政權開始壓迫長老教會退出「容共」的普世教會聯盟(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 之時,教會開始抵抗蔣政權。 如上面所寫本人不懂音樂,故初期都採用熟悉詩歌的旋律來作詩。 第一首即是“We Shall Overcome,” 譯作「咱要出頭天,」以此為暗箭來抵抗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不料這句「出頭天」後來成為反抗、民主、及獨立運動海內外之口頭語。 也成為本土化神學思考之關鍵語(Keyword)。
這當中有幾位作曲家幫我作曲。 1982年有一日蕭泰然教授與許丕龍先生由洛杉磯打越洋電話來,想為「遊子回鄉」譜曲。 這是蕭教授與本人第一次的接觸。 自此,他連續幫我作了多首的詩歌。 其中在台灣許多人欣賞且重視的是,敘述台灣史、紀念228起義的「1947年序曲」中,作為該曲最高潮之終曲:「台灣翠青」。
除了台灣民主運動以外。 在台灣教會、亞洲基督教協議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CCA)、以及WCC,藉著這些信仰詩歌,唱出台灣在蔣家父子威權統治下,教會領導社會在爭取自由民主。 以此將台灣人拼命的心聲介紹給全世界知道。
今年(2002) 筆者滿80歲,從教會與社會事工退休。 在此時,將過去所作過的詩集結成此書。 在計劃中,幸得台南神學院音樂系講師吳仁瑟老師的幫忙,因她的協助此書才得以問世。 同時筆者要感謝過去與我一起完成這些詩歌之作家,無論是作曲、翻譯、或插圖等,因其雅意即時同意出版與其有關之作品版權。
本人很感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歡喜承諾來發行本詩歌集。 在此於主耶穌之名向伊致謝。
最後筆者要感謝望春風出版社願意來出版本詩歌集。 他們對台灣的民主運動與文化建設的努力,讓我衷心感激。 在此表達敬意。
鄭兒玉, 主後2002年7月
於台南神學院社會研究所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