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書介
本書將李庥牧師來台始末、福音傳道模式、傳道與巡禮歷程、對福爾摩沙的認知、觀察與貢獻等各方面,皆能做第一手資料的爬梳,有憑有據,深入考證,突破前人對李庥牧師的研究。
作者簡介
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國際商務及人文研究學會監事
序/推薦文
當初選擇蘇格蘭首位來台之宣教師——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作為研究對象,絕非是刻意使然,而是深受他對待福爾摩沙民眾之無私、無悔、無怨的誠摯態度與精神所感動,故進而想深入探究之,也因此完成個人之博士論文了。
在博士班修讀「歐洲傳教士漢學史」課程時,適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萬丹教會」舉辦「佳美腳蹤」活動,以探詢早期外籍傳教士傳道之蹤跡為目的之踏查活動。原本個人僅想藉由該活動以認識基督教義且增進該方面之知識,乃以非教徒身分獲致允許而參與之。於活動中,聽聞各地教會牧師講解與分享李庥牧師之事蹟,從而感受到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對於福爾摩沙群眾之用心、耐心與苦心,不論是對教徒或異教徒之教育與教導,完全秉持同等態度對待之。
雖然李庥牧師 (Rev. Hugh Ritchie) 在福爾摩沙僅僅12年時間,但其以堅定信念執行聖職,引領此地群眾接受上帝之信念,建立十多間教會場所讓教徒接近上帝,感受上帝之愛,李庥牧師更將其生命光芒照亮在偏遠的他鄉處,且為福爾摩沙女子之教育奔波,最後,卻難以抵抗病魔而蒙主召喚,與其愛子永安息於福爾摩沙打狗地區。這份精神若無強大的神聖信念是難以形成的,實非常人所能承擔之。
承蒙前台南神學院王崇堯院長及所有參與者傾力協助與聯繫,方能將此論文付梓成書,以讓大眾可從中感受李庥牧師偉大之精神,個人誠摯感謝之,願將此榮耀獻與上帝!
寫於2023年2月20日
目 錄
自序/翁瓊華……………………………………3
桃源朗現:李庥牧師在臺拓荒記/楊雅惠………………5
《台灣情奉獻心李庥傳》序/胡忠銘………………..9
近乎完美的李庥在台圖像/鄭仰恩…………………..11
《台灣情奉獻心李庥傳》出版序言/王崇堯………….14
母親的無憾人生/許大雄………………………….21
第壹章緒論…………………………………..39
研究動機與目的…………………………………..41
使信全覽………………………………………..47
研究方法與步驟…………………………………..50
研究範圍與限制……………………………………55
第貳章福音傳道模式:遠眺、近觀、初訪與開展………59
遠眺福爾摩沙地景…………………………………70
近觀福爾摩沙北部之人文景觀………………………..77
初訪福爾摩沙南部地域……………………………..98
開展福爾摩沙南部新場域…………………………..110
第參章福爾摩沙十九世紀首位牧師-李庥牧師
(Rev.HughRitchie)…………………………131
來自蘇格蘭的牧師——李庥(Mr.HughRitchie)……………132
航向福爾摩沙……………………………………151
第肆章福爾摩沙之傳道與巡禮……………………165
傳道初期之教案事件:埤頭與打狗……………………169
開拓新據點:阿里港………………………………189
傳道新契機:東港,阿猴…………………………..215
據點再延伸:竹仔腳,杜君英,鹽埔………………….235
據點再推進:加蚋埔,橋仔頭,南岸………………….257
部落巡禮傳道行………………………………….283
第伍章對福爾摩沙之認知、觀察與貢獻…………….349
對福爾摩沙之認知………………………………..350
鴉片與傳教……………………………………..362
宗教與信仰……………………………………..371
信徒族群與教會………………………………….391
語言學習與教育………………………………….418
第陸章榮耀上主歸向天家……………………….445
積勞成疾……………………………………….445
最終歸途……………………………………….450
感懷悼念……………………………………….457
歸向天家……………………………………….479
第柒章結論………………………………….501
參考文獻……………………………………..508
附錄…………………………………………517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67年度日誌表……………………..517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68年度日誌表……………………..519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69年度日誌表……………………..520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0年度日誌表……………………..523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1年度日誌表……………………..525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2年度日誌表……………………..528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3年度日誌表……………………..533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4年度日誌表……………………..535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5年度日誌表……………………..536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6年度日誌表……………………..542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7年度日誌表……………………..543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78年度日誌表……………………..544
李庥牧師(Rev. HughRitchie)1879年度日誌表……………………..546
李庥牧師1867年至1870年之書信紀錄………………………….552
李庥牧師1871年至1872年之書信紀錄………………………….556
李庥牧師1873年至1874年之書信紀錄………………………….558
李庥牧師1875年至1879年之書信紀錄………………………….560
圖目次:
圖1.1:中壠泉漳和睦碑記……………………………………87
圖1.2:福爾摩沙、廈門同語區………………………………..92
圖3.1:坎布雷島(Cumbrae)島上最著名的地標:海灘上的鱷魚岩…….133
圖3.2:米爾波特(Millport)與格里諾克(Greenock)兩地間活動之位置…134
圖3.3:Takao,Formosa.(福爾摩沙,打狗)………………………161
圖4.1:旗後→埤頭(鳳山)→阿里港(里港)之距離…………..191
圖4.2:至1871年止李庥所牧養的教區…………………………234
圖4.3:各教區位置圖一:打狗,埤頭,阿里港,鹽埔,加蚋埔,阿猴,杜君英.282
圖4.4:各教區位置圖二:橋仔頭,打狗,東港,竹仔腳,南岸,劉厝庄…..282
圖4.5:自阿里港→加蚋埔→六龜里→寶來路線圖…………..286
圖4.6:台南→木柵→柑仔林(永興)→崗仔林(崗林)→拔馬(左鎮)..298
圖4.7:內社(鯉魚潭)、大社、埔社(愛蘭、大湳、牛眠)等位置圖….312
圖4.8:埔社三區教會:烏牛欄(愛蘭)、大湳、牛眠等位置圖……….312
圖4.9:1879年李庥台南嘉義傳道路線圖………………………..338
圖5.1:女校招生公告文…………………………………….439
圖6.1:打狗外國人墓園…………………………………….483
圖6.2:鳳山廳興隆內里哨船頭街土地申告書…………………….484
圖6.3:現存墓碑墓座圖…………………………………….492
圖6.4:李庥墓園圖………………………………………..493
圖6.5:李庥墓碑圖………………………………………..493
圖6.6:鳳山廳興隆內里哨船頭街土地申告書…………………….495
圖6.7:「鼓山區鼓南段二小段288地號」土地所有權部……………497
圖6.8:「鼓山區鼓南段二小段288地號」土地標示部……………..497
圖7.1:台東縣成功鎮「東台灣設教百週年紀念碑」……………….505
圖7.2:台灣東部設教百週年紀念碑(背面碑文)…………………506
圖7.3:台灣東部設教百週年紀念碑文………………………….506
圖7.4:「紀念李庥牧師夫婦1867年」石碑……………………507
圖7.5:「紀念李庥牧師夫婦」石碑說明文……………………..507
表目次
表2.1:1879年以前英國長老會海外宣教團派駐中國傳教士/醫生等人員表.46
表2.2:1860年杜嘉德與金輔爾訪臺行程…………………………64
表2.3:1865年看西街事件之過程………………………………95
表2.4:麥大闢牧師(Rev.DavidMasson)自任命至蒙召時程………….104
表2.5:首任牧師稱號質疑分析………………………………..107
表3.1:在臺之馬雅各與來臺之李庥各處東西方時間對照…………….134
表3.2:李庥牧師1867年來臺前於英國之時程紀錄…………………143
表4.1:荷蘭傳教士傳教失敗原因說明…………………………..148
表4.2:傳教士致英國駐北京公使信件內容簡述……………………158
表4.3:1868年暴亂事件中英兩國談判過程……………………..162
表4.4:1868年度暴亂事件歷程……………………………..167
表4.5:1868年暴亂後「埤頭」與「打狗」教友之決志過程說明……..178
表4.6:1865年至1869年總受洗人數…………………………181
表4.7:1869年至1879年阿里港教會發展進程…………………..185
表4.8:1870年至1879年東港教會發展進程…………………….200
表4.9:1871年至1879年阿猴教會發展進程…………………….207
表4.10:1871年至1879年竹仔腳教會發展進程………………….219
表4.11:1872年至1879年杜君英教會發展進程………………….227
表4.12:1872年至1879年鹽埔教會發展進程……………………233
表4.13:1872年至1879年加蚋埔教會發展進程………………….242
表4.14:橋仔頭設教歷程…………………………………….249
表4.15:1872年至1879年南岸教會發展進程……………………255
表4.16:1869年至1879年李庥參與山區教會之發展進程……………270
表4.17:1872年3月15日至4月3日李庥、馬偕、德馬太醫生等人訪大社內社埔社紀錄…….285
表4.18:1878年李庥牧師訪埔社教區…………………………..289
表4.19:1875年李庥牧師訪台東………………………………292
表4.20:1875年11-12月李庥牧師馬偕博士全島行………………..311
表4.21:1879年李庥牧師台南嘉義傳道行……………………….313
表4.22:〈球嶼曉霞〉詩詞…………………………………..318
表4.23:小琉球派遣傳道員之會議紀錄………………………….324
表5.1:1869年至1874年茶糖鴉片類進出口量比………………….332
表5.2:福州傳教士醫生(Dr.Osgood)治療鴉片吸食者之醫療步驟…….344
表5.3:基督教會與天主教會之差異…………………………….353
表5.4:李庥創設各教會自立自籌情況說明……………………….389
表5.5:1877年1月1日至1878年1月1日各教會收支表…………..394
表5.6:臺南教士會議事錄之「女子學校籌建」會議記錄…………….411
表5.7:臺南教士會議事錄:關於「李庥紀念碑」會議記錄…………..418
表6.1:李庥最終歸途之歷程………………………………….429
表6.2:「李庥之追悼文」白話字與華文對照表……………………449
表6.3:打狗外國人公墓園名冊……………………………….464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