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書介
筆者潛心從聖經中的禮拜與神學開始著手,深入研究上帝子民與禮拜的關係,並從基督教會的禮拜史,及文化、音樂、象徵、藝術、宗教、心理等方面,反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現行的禮拜,同時尋求「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為更新禮拜所試行的方向作為旁徵,從中找尋建構禮拜的新方向,用以嘗試更新長老教會的傳統禮拜。
目錄
修訂版序/7
序論/9
一、研究動機/9
二、研究方法/10
壹、歷史與神學篇
前言/14
第01 章 禮拜的神學意義與聖經基礎/17
一、禮拜的意義/17
二、基督教之神觀與禮拜的聖經基礎/27
三、基督教之人觀與禮拜的聖經基礎/32
四、基督教之宇宙觀與禮拜的聖經基礎/36
五、基督教禮拜儀式的聖經基礎/39
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仰依據、原則與禮拜/43
第02 章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53
一、改革宗教會的禮拜/53
二、改革宗教會禮拜儀式的形成/56
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禮拜/61
第03 章 普世大會與禮拜更新的進展/68
一、1910 年愛丁堡世界宣教大會前後的普世運動/68
二、第一屆普世大會與禮拜/70
三、第二、三屆普世大會與禮拜/73
四、第四屆普世大會與禮拜/77
五、第五屆普世大會與禮拜/81
六、第六屆普世大會與禮拜/83
七、第七屆普世大會與禮拜/89
八、第八屆普世大會與禮拜/93
貳、反省與評析篇
前言/100
第04 章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禮拜問題的反思/104
一、缺乏共同禮拜意義的認知/104
二、缺乏普世教會的禮拜與音樂之關聯/109
三、《教會禮拜與聖禮典》修訂的緩慢/114
四、禮拜儀式缺乏邏輯的進展/116
五、缺乏教會年曆象徵意義的禮拜/131
第05 章 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禮拜的影響/134
前言/134
一、「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在台灣教會的崛起/135
二、「靈恩運動」與「敬拜讚美」衍生的問題/146
參、更新與建構篇
第06 章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禮拜更新之途徑/162
前言/162
一、重回聖經和本土文化建構禮拜的本質/163
二、禮拜的象徵與藝術的建構/168
三、禮拜學教育的推展/178
四、禮拜設計與更新的建構/181
五、感性與理性平衡的建構/195
六、效法普世大會禮拜更新的走向/197
七、聖詩學與教會音樂教育的加強/198
八、包容性語言的推廣/202
九、藉「視聽」與「科學」更新禮拜之可行性/203
結論/209
附錄
附錄一A THE LIMA LITURGY/214
附錄一B 中文利瑪禮儀/244
附錄二 共同禮拜的神學意義圖表/254
附錄三 基督教節期一覽表/255
附錄四 普世教協第十一屆普世禮拜與音樂研習營記實/258
附錄五 二二八紀念禮拜實例/265
附錄六 主日聯合禮拜實例/272
附錄七 受難日禮拜實例/282
附錄八 感恩禮拜實例/292
附錄九 普世聖詩實例/297
附錄十 聖靈降臨禮拜實例/301
附錄十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一百五十週年
南部五中會聯合感恩禮拜/304
參考書目/329
序
修訂版序
「禮拜」是基督教會最主要的信仰行動,也是延續信仰的命脈泉源。基督徒定要透過禮拜回應上帝的愛,才能重新得力。因著時代的快速變遷,一成不變的禮拜儀式,已讓人產生「公式化」的感覺,甚至視到教會做禮拜為「重擔」。特別是在科技進步,資訊與聲光媒體發達的今天,加上敬拜讚美、靈恩特會,以及新興禮拜方式的崛起,厭倦傳統禮拜的基督徒紛紛向之靠攏,使得堅守傳統禮拜的教會遭受相當大的衝擊和挑戰。
筆者長年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地方教會牧會,同時也在神學院和一般大學兼任教學工作,深刻感受到「禮拜更新」的功課已刻不容緩,因而投入禮拜學之研究。然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禮拜」是實踐神學的一部分,研究時,得從實際的參與才能了解問題,面對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禮拜更新的工作不能紙上談兵,需不斷在實際參與禮拜之同時,透過觀察、反省、評估、集思廣益,覓尋更新之路後,才能重新出發。質言之,禮拜更新的功課是漸進的,且是永續的,得靠大家共同獻上心力,不斷向前邁進,才能實現。
本書之內容乃由學位論文──〈從普世禮拜之走向反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禮拜的問題及其更新之路〉修訂而成。礙於自己的有限與不足,只憑個人的一紙研究,當然無法面面俱到,解決所有的問題,讓人人都能滿意。
無可否認的,相關禮拜更新的功課極為廣泛與艱鉅,非單一個人所能完成,不但要配合禮拜神學、教會音樂、聖經神學、實踐神學、教會歷史、宗教學、視聽、科學統計等,還得考慮到族群、文化、語言、象徵、年齡層與時代變遷的問題。因此,在論述的過程中,疏忽、遺漏、粗淺、無法針對所有問題深入探討乃在所難免。
本書之研究雖不盡完美,然終究已踏出了一步,後續仍有許多功課,亟待我們共同攜手努力完成之。企盼諸先進,能多賜教與支持,俾使更新教會禮拜之理想,能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不斷向前。
本書修訂之際,首先要感謝上帝的帶領,也要感謝筆者早年研究禮拜學的過程中,駱維道博士、董芳苑博士、吳仲徹博士、陳進昌博士,以及董俊蘭博士等教授的指引與指導,使筆者的研究得以更加深入和多元。於此同時,更要感謝的是,自從神學院畢業後,所服事過的東部中會豐田教會、玉山神學院、德生教會。因著豐田教會信徒的鼓勵與包容,讓筆者在此牧會的十年間,有兩次機會分別赴英國和美國進修,開啟了寬廣的國際視野。由於玉山神學院的接納,使得筆者能夠進入多元文化的環境,學習禮拜與跨越文化的功課。到德生教會牧會後,在全體信徒和長執的配合下,筆者得以將多年來的研究,實際應用在教會的禮拜當中,不但能實踐出「學以致用」的結果,還在全體教會的祝福下,順利完成研究。修訂的過程中,蒙出版部黃以勒主任、盧麗雪姐妹的大力相助,以及德生教會蔡哲彥弟兄及內人的精心校正,在此一併致上謝意。
最後,仍得要感謝家人的支持與代禱,特別是與微僕同甘共苦,走過牧會、教學、研究的內人─芬娟多年來的辛勞。若沒有她的鼓勵,以及無怨無悔的料理家務、相夫教子,實無法順利完成研究。微僕亦願將此書獻給父親─茂興;母親─賽蓮;兄─忠一;弟─忠文;長女─詠新、長婿─祖嗣;次女─詠琳,還有即將出生,還未取名的孫女。
末 胡忠銘
2021 年1 月25 日於台南神學院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