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許多信徒研讀羅馬書時,一讀到九至十一章,就彷彿來到另一世界,覺得這三章與整卷書的神學主題無關。
不過,近期學者研究發現:如果從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來看,九至十一章並非可有可無,反而是全書高潮所在!它透視了神整盤的拯救計劃,更預言全以色列將會得救……可謂懸念十足,處處精彩。
由於這三章引用了許多舊約經文,過去20年,有不少學者從文本互涉的角度來解讀。文本互涉雖是聖經研究新興之學,但要掌握適當的解釋方法,又未必那麼容易。據本書作者觀察,許多此類研究仍停留於概念層面,因此仍未能充分而恰當地解讀這三章內容。
本書參照社會符號學及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並修訂了萊姆克(J.L. Lemke)的文本互涉主題理論(Linguistic intertextural thematic theory),作為基本的研究方法,用以分析羅馬書九至十一章的講論模式。書中深入挖掘經文蘊藏的種種雜語(heteroglossia),讓人明暸保羅的信息,與舊約經文,甚至與第一世紀猶太族群的見解如何互動,從而透視出羅馬書裡,神、以色列人及外邦人三者的關係,以及神在終末時的整盤拯救計劃。
作者簡介
薜霞霞博士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神學院(McMaster Divinity College)哲學博士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聖經科);研究範圍:保羅書信、新約中的舊約、解釋學、研究方法論
.著述:
〈不可不知的上文下理——再思羅馬書十三章1至7節〉(收雷競業、辛惠蘭編:《迎向政治的呼召》)
目錄
胡序
自序
簡寫表
第一章 引言
一、羅馬書的背景
1. 保羅自身的處境
2. 羅馬信徒的處境
二、羅馬書九至十一章的文獻綜覽
1. 一般的研究
A. 神學釋經法
B. 文學釋經法
2. 文本互涉研究
A. 聚焦於舊約經文主題
B. 聚焦於保羅對自身角色的理解
三、研究的目的和論點
四、研究價值
五、研究綱要
第二章 研究方法論:文本互涉的主題分析
一、引言
二、萊姆克(Lemke)的文本互涉概念
1. 引言
2. 萊姆克對主題組建的概念
A. 主題組建的定義
B. 主題組建的構建
3. 萊姆克對文本互涉主題組建的概念
A. 定義
B. 文本互涉主題組建的關係
C. 雜語聲音與投射子句
4. 主題組織
5. 多重聲音與互涉的文本
三、萊姆克的文本互涉主題模型的評價
四、修訂萊姆克的理論作為分析步驟
1. 修訂萊姆克的文本互涉主題分析
2. 分析步驟
五、小結
第三章 神的本質與神的子民——羅馬書九章1至29節的分析
一、引言
二、羅馬書九章1至5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為以色列代求
三、羅馬書九章6至13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神的應許及誰是神的子民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神的道和人的作為
四、羅馬書九章14至29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神的權威、神的憐憫和神的子民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神的本質和神的子民
五、小結
第四章 保羅對以色列的批判——羅馬書九章30節至十章21節的分析
一、引言
二、羅馬書九章30至十章4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以色列人得不著義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律法、義和信心
三、羅馬書十章5至13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救贖的範圍
5. 結論
四、羅馬書十章14至21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緒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的罪
5. 結論
五、小結
第五章 警告外邦人及所有神子民得贖——羅馬書第十一章的文本互涉主題分析
一、引言
二、羅馬書十一章1至10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以色列的餘民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神的信實和以色列的罪
三、羅馬書十一章11至32節
1. 文本呈現的涵義
2. 聖經的聲音
3. 主題式組織的涵義
4. 多重的聲音:同代猶太人如何看外邦人在以色列得救贖中的角色
四、小結
五、附筆:羅馬書十一章33至36節
第六章 總結
附錄
1. 韓禮德列舉的子句連接關係
2. 羅9:1-5的語句分析表
3. 羅9:6-13的語句分析表
4. 羅9:14-29的語句分析表
5. 羅9:30-10:4的語句表析表
6. 羅10:4-13的語句分析表
7. 《巴錄書》文本
8. 羅10:14-21的語句分析表
9. 羅11:1-10的語句分析表
10.羅11:11-32的語句分析表
參考書目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