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悲傷離痛苦無法放下,還有其他選擇嗎?
若我仍帶著悲傷度日,還可以成為負傷的同行者嗎?
失落與死亡如何教人無憾望過去、精彩活今天、笑看迎永生?
一書三冊之《讓悲傷飛翔》,讓讀者從內到外,由淺入深;從悲傷轉化到相依共融;因着沿路有您同行、支持和鼓勵,滿有力量勇氣,走出生命的死蔭幽谷,踏進新生命的黎明路上!
.始篇 《行到水窮處:相依共融理念手冊》
上主創造人的時候
天地萬物本是相依共融
何以人與生俱來盲有依附的天性呢?
失落、悲傷、死亡又為何出現人間呢?
當人行到水窮之處,如何能重現希望呢?
《始篇》正好為那生命故事揭開序幕
本書以「多元而合一」的文學寫作手法敘述
同一個大綱內容分別以
順序和倒影兩個不同的閱讀方法
讓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
立體地認識同行者與案主
如何與悲傷共舞以及「讓悲傷飛翔的同行歷程」
基礎的醫治乃在生病時給予治療;仁醫卻著重養生之道、治未病。當人處於悲痛,關懷乃是刻不容緩。「讓悲傷飛翔」的理念,不單重視預防勝於治療,更強調透過個人的悲傷經歷,轉化為生命成長的動力,並仰望恩主,成為負傷的同行者。一書三冊之《讓悲傷飛翔》,讓讀者從內到外、由淺入深;從悲傷轉化到相依共融;因著沿路有您同行,支持和鼓勵,滿有力量勇氣,走出生命中的死蔭幽谷,踏進新生命的黎明路上!
.行篇 《讓悲傷飛翔:讓悲傷飛翔的同行歷程》
當悲傷不請自來的時候
您既不願意遇上,又不喜歡它們
甚至因為它們的出現,不知流了多少公升的眼淚
您又為何放不下悲傷呢?
透過《始篇》說明相依共融、失落、悲傷、死亡的概念
為生命揭開故事序幕
並以《進篇》說明沙維雅模式之理論與實務藍圖
作為生命的敘事背景,最後以倒影或首尾對照的方式
使《讓悲傷飛翔》的主題突顯出來
您便可找到答案
要悲傷飛翔一定有一個過程,無論是多少個階段或反覆過多少次,心靈一定要進入悲傷,像破冰一樣,讓人看見、表達、調適及接納悲傷。由無助至飛翔、捆綁至釋放、遺憾至感恩、否定至悅納、憤怒至喜樂、哀傷至欣慰,也可說是要華麗轉身。《讓悲傷飛翔》的原意就是……希望推動全民皆兵運動,招聚更多人作同行者,讓更多人得釋放、活得快樂。這本書是陳牧師的心靈結晶品,希望讀者閱讀後,願意讓自己的悲傷飛翔,更能作他人的同行者,讓悲傷在永生的盼望中得「飛翔」。
——蘇以葆 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榮休主教
.進篇 《坐看雲起時:沙維雅模式的理論與實務》
當失落悲傷遇上沙維雅模式時
您將會體驗到沙維雅模式的理論與實務藍圖
如何將悲傷轉化,演繹成您的生命故事
繼《始篇》說明相依共融、失落、悲傷、死亡的概念
揭開生命故事的序幕後
接著以沙維雅模式
作生命敘事的背景,為悲傷轉化解碼
沙維雅模式實在博大精深,就如《易經》,愈鑽研,就讓人愈見其意義。當我們失去所珍惜的情感、物品,或家人、朋友時,我們體會強大的失落感,以致引發悲傷、哀慟。這些感受不管是停留在意識、潛意識或是無意識任何一個層面,都會影響我們身心靈的健康。沙維雅模式的運用是透過我們聆聽感受,並應用各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渴望,以和生命力聯接,活出真我,成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我有幸見證陳立仁牧師的努力,見證他如何從悲傷中走出來,把悲傷力為力量,著實是好榜樣。我欣賞陳牧師經歷千錘百煉,離開悲傷,讓自己起飛,帶來今天的成就。讓我在這裡送上祝福,飛得更高、更遠。
——林沈明瑩博士 資深家庭治療師督導、香港沙維雅人文發展中心創辦人之一
作者簡介
陳立仁牧師,黎明路上總幹事。
自1996年神學畢業後,曾任醫院院牧,並於香港及英國教會牧養多年。近年致力於英國,香港及澳洲開辦生命成長工作坊、靜修營、「天路歷程」默想及朋輩輔導訓練課程。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碩士(主修輔導)
.香港沙維雅人文發展中心及太平洋沙維雅學院合頒之專業輔導證書
.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學士
.個人及家庭專業輔導治療師
.開辦悲傷離痛朋輩輔導訓練課程
.提供教牧心理輔導、靈程導引
.督導朋輩輔導訓練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