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禱告,是心想事成的魔法,還是與神角力的疆場?
「禱告」可說是基督教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有人藉著列舉禱告的諸多好處,鼓勵信徒多多禱告;有人透過歸納禱告的技巧,幫助信徒操練禱告;更有人教導該如何為某個人、某件事,作出明確而實際的禱告。禱告的作品如此之多,為什麼許多偉大的牧者或神學家仍致力於書寫這個主題?——特別是在晚年的時候?
《靈魂的禱告》於一九一六年出版,當時富希士六十八歲。他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巔峰(理性時代),也經歷了人類歷史的嚴冬(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如此優秀,竟也如此暴戾,這豈非悖論?有感於時代帶來的困惑與茫然,這位神學家企圖從信仰的角度化解這些難題。生命的淬鍊讓他發現,只有藉著禱告、回到基督的十架,才能為此困境找到出路。本書出版後,很快就成為經典,如今一百年即將過去,它仍是許多靈修大師心目中,談論禱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靈魂的禱告》不僅是禱告之書,更是「三一神之書」。富希士認為,禱告是聖靈引導人檢視真我的最重要方式,更是認識三一真神的惟一行動。他筆下的禱告,不會帶來徐徐清風,更不是療傷止痛的靈丹。禱告是角力,是與神真實且親密交通的疆場。這是靈魂的禱告,而祂喜愛這神聖的爭戰。
作者簡介
富希士(P. T. Forsyth, 1848〜1921)
英國公理會牧師、神學家、十架神學的提倡者。他或許不是華人界熟悉的神學家,但歐美神學界譽他為「巴特之前的巴特式神學家」,卜仁納(Emil Brunner)更稱他是英國最偉大的神學家,地位不容小覷。他的信仰歷程可謂「峰迴路轉」。富希士的神學立場本來近自由神學,致力於審視並批判傳統基督教的教導。三十歲時,他的信仰產生了戲劇性的改變。富希士「從基督徒成為信奉基督的人,從喜愛上帝之愛的人,成為恩典的接受者」。他不再是自由神學的領導者,而是恩典神學的傳道者,十字架更是他一切思想的核心。
他出生在簡樸的蘇格蘭清教徒家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亞伯丁大學。一八七六年,被按立為傳道人,蒙召至西約克郡的希普利鎮(Shipley)牧會;一八九六年,於劍橋大學的以馬內利學院發表了其最知名的講章:〈聖父〉,並在一九○一年成為倫敦哈克尼神學院校長(Hackney Theological College, London),直到一九二一年去世。他一生出版了二十五本書,發表的文章超過二百六十篇。近百年後的今天,他的神學思想依舊回應我們的處境,重要性及影響力歷久彌新。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