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我們的嘆息,是祂的嘆息;
我們的眼淚,也成為祂的眼淚。
當我們忍受試煉,祂與我們一同置身在那熊熊烈火裡。一九四三年, 15歲的埃利.維瑟爾,目睹一位無辜男孩死於納粹集中營,內心充斥對信仰的失望,疑惑「上帝到底在哪裡?」。在當年維瑟爾的心裡,上帝已與這位男孩一同死去。一九六七年,棲身某個農場的移工家庭,面對基督信仰無能回應他們的貧窮問題,教會只是空泛要求基督徒不斷為現況讚美感謝、不要埋怨,不禁咆哮,耶穌能否從十字架上下來,親身體會他們所過的日子。身處不同年代,遭遇不同苦難,他們發出相同的吶喊,以及對上帝的質問。當受苦以各種不明白的樣貌出現,被龐大情緒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會很自然想知道「這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是我?」。甚至,有時原以為基督信仰能提供解答、給予安慰,沒想到給予的回應,竟是滿地的失望,或沉默。
我們的眼淚,也成為祂的眼淚。
當我們忍受試煉,祂與我們一同置身在那熊熊烈火裡。一九四三年, 15歲的埃利.維瑟爾,目睹一位無辜男孩死於納粹集中營,內心充斥對信仰的失望,疑惑「上帝到底在哪裡?」。在當年維瑟爾的心裡,上帝已與這位男孩一同死去。一九六七年,棲身某個農場的移工家庭,面對基督信仰無能回應他們的貧窮問題,教會只是空泛要求基督徒不斷為現況讚美感謝、不要埋怨,不禁咆哮,耶穌能否從十字架上下來,親身體會他們所過的日子。身處不同年代,遭遇不同苦難,他們發出相同的吶喊,以及對上帝的質問。當受苦以各種不明白的樣貌出現,被龐大情緒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們,會很自然想知道「這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是我?」。甚至,有時原以為基督信仰能提供解答、給予安慰,沒想到給予的回應,竟是滿地的失望,或沉默。
然而,對痛苦置若罔聞,是上帝的本意嗎?
「痛苦的問題」一直是基督信仰深奧難解之謎。面對苦難的基督徒,就像走在一條鋼索上,就連那些聰穎或曾自認敬虔忠心的人,也不乏仆倒其上。因為這從來不只是信仰知識、神學議題,更是一位信靠上帝之人,期望自己未曾被上帝背叛的椎心之痛。
楊腓力初次寫成此書雖年僅二十來歲,但本於追尋苦難意義的初衷,日後仍舊筆耕不輟,走進受苦者的世界。他整理、書寫這些尋獲的線索,歷經前後多次增修、改版,成為我們今日看到的這本著作。
楊腓力循線發現,在這些看似無望的苦難現場背後,竟透著上帝的身影。那位無辜的男孩、那戶移工家庭,從來不是獨自一人死去,也不是孤苦無依、浮沉於世。因為上帝同樣經受過如此難以想像的傷痛,祂的兒子來到世上與我們同住,卻也為我們死在這個世上。祂受壓迫的痛苦身軀,是向我們顯明自己一直都在的證據,證明祂對我們不曾離棄過的諾言,述說痛苦終有救贖可能的希望。
作者介紹
目錄
前言
1 揮之不去的問題Part1 為何會有疼痛這回事?
2 沒人想要的禮物
3 無痛地獄
4 劇痛與狂喜Part2 痛苦是來自上帝的信息嗎?
5 嘆息的星球
6 上帝要試著告訴我們什麼?
7 我們為何在這裡?
8 手臂太短,豈能與上帝鬥拳?Part3 人如何回應苦難?
9 摔落之後
10 雙腳站起來翩然起舞
11 其他的見證人
12 極端的例子
1 揮之不去的問題Part1 為何會有疼痛這回事?
2 沒人想要的禮物
3 無痛地獄
4 劇痛與狂喜Part2 痛苦是來自上帝的信息嗎?
5 嘆息的星球
6 上帝要試著告訴我們什麼?
7 我們為何在這裡?
8 手臂太短,豈能與上帝鬥拳?Part3 人如何回應苦難?
9 摔落之後
10 雙腳站起來翩然起舞
11 其他的見證人
12 極端的例子
Part4 我們如何面對痛苦?
13 守住復原的疆界
14 恐懼
15 無助
16 意義
17 盼望
Part5 信仰如何幫助我們?
18 祂親自體會
19 身體的其餘部分
20 外面是全新的世界
討論指南
附註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